对于心灵而言,最大的幸福不是快乐而是宁静,因为快乐离痛苦往往只是一步之遥。 快乐与痛苦,这两种引发人们相反感受的情绪,看似各不相关甚至截然相反,实则二者常相联属乃至难解难分;而两者对于心灵所起之作用的相同之处则在于:它们都带来心灵的不宁。此不宁当作中性词...
每次重读鲁迅的《故乡》,几乎都有一些相同的感受,强烈而又无从言说;这次再读《故乡》,也许能够稍微理清其中的感受了。 鲁迅在《呐喊》的自序中说道,他当时做小说不过是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而自己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
如果认识力上升至这样的高度:领悟到了所有的渴望与争斗都是毫无意义,并由此取消了意欲本身,那这一戏剧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性,因此也就是真正的崇高和壮美。这悲剧也就达到了它的最高目标。 叔本华 一 闲来重新翻阅叔本华的作品,他的唯意志主义和悲观主义哲学思...
这几天读了一些关于饮茶、品茶的文章,其中不乏契合我心之处,说得我也兴奋起来,想写下自己喝茶的经历与感受。不敢妄言自己是个懂茶的人,对茶的知识也只了解到一些皮毛,难登大雅之堂、羞见大方之家。然而,说到茶,我却有资格说自己是个嗜茶者。 说起自己的茶龄,我自己...
《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气氛最为阴森的一部,除了作品中时时体现出来的阴谋、杀害、凶残、幻象、谴责,恐怕最震撼读者的还是主人公麦克白在自己的野心与道德谴责之间、欲望与内心煎熬之间所遭受的自我的灵魂的撕扯;而这撕扯,贯穿于麦克白顺应命运地实现欲望...
摘要:刘兰芝向来作为一个被封建礼教所扼杀的女子形象为读者所同情,这大概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封建礼教是如何完成对刘兰芝的戕害的呢?这一层面的探讨似乎有时语焉不详,有进一步分析的必要,从而加深读者对封建礼教本质的认识,深刻理解刘兰芝形象的悲剧性。为此,本文尝...
跋 行文至此,近来通过读尼采所得的一些琐碎的思考大致表述完了。也许,我的伎俩早被识破:这里何尝有郑重其事的关于尼采哲学的阐述和严密而精彩的思辨,不过打着尼采的幌子自言自语罢了。 确实如此。 尼采之于我,正如苏格拉底之于柏拉图、叔本华之于尼采,后者不过以...
女性的解放 女人身上令人敬重并且常常足以令人畏惧的东西是她的天性,它比男人的天性更自然,是她那猛兽式的狡猾灵活,她那藏在手套里面的利爪,她那自私的天真,她那桀骜不驯和内在的野性,她的情欲和德行之不可捉摸、广阔无边、游荡不宁 有人说尼采是一个十足的女性蔑视者...
最多的爱情 当太精神性的男人如同忌医讳疾一般地抵制婚姻之时,他们恰恰最需要婚姻。 我所感兴趣的是,太精神性的男人对婚姻(甚至专一的爱情)的抵制。 精神追求太高的男人进入婚姻之后,似乎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多了一份职责,即对婚姻的嘲讽和调侃。当然,这不代表他们的婚...
灵魂的遭际 在选择配偶时, 他们 (男人和女人) 都不是在寻找补充,而是在寻找自己优点的完成。 自己优点的完成,或者干脆说,他们都尝试在异性身上寻找某种自身具备或渴望具备的特质。 某些女性对现身荧屏的所谓搞女性研究的男性专家的某些言论常常报以不屑乃至气愤的态度...